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五年规划
索  引  号 11370828593615886A/2016-0349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五年规划
成文日期 2016-04-15 废止日期
有效性
【历史规划】金政发[2016]12号关于印发金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04-15 11:46 浏览次数:
分享

各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金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金乡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金乡县人民政府

2016年4月15日

 

 

 

 

金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2020)

 目      录

 第一篇  发展环境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二章  机遇挑战

 第二篇  战略目标

第三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四章  目标定位

一、目标任务

二、发展定位

    第三篇  发展动力

第五章  打造创新高地

一、搭建创新载体平台

二、大力培育创新主体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四、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第六章  深化改革开放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第四篇  重点任务

第七章  协调优化空间布局

一、主体功能区布局

二、产业发展布局

三、城镇体系布局

四、生态空间布局

第八章  倾力打造工业强县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二、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四、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九章  提质发展现代农业

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六、提升农业外向化水平

第十章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现代商贸业

二、现代物流业

三、电子商务业

四、现代金融业

五、健康养生业

第十一章  突破发展文化旅游业

一、深入挖掘旅游资源

二、全面提升旅游功能

第十二章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精心打造品质城区

二、融合发展中心镇街

三、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三章  构筑绿色生态美丽金乡

一、大力建设生态金乡

二、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三、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第十四章  建设和谐共享幸福金乡

一、大力推进教育事业

二、鼓励居民创业就业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快建设健康金乡

五、蓬勃发展文体事业

六、持续做好人口工作

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第五篇 支撑保障

第十五章  强化发展支撑保障

一、优化发展环境

二、强化要素保障

三、严格规划实施

金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金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根据山东省和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及《中共金乡县委关于制定金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金乡县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未来五年金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金乡县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金乡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是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提质增效的攻坚期。科学谋划“十三五”,树立战略思维把握形势变化,坚持问题导向、理清发展思路,强化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动力,对推动金乡县经济科学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金乡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洼地崛起、创新赶超的五年,更是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最多、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共性困难和我县加快发展的繁重任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全党抓经济、全力抓工业、全心惠民生、全民促和谐”为主线,科学确立目标定位,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推进“四个争当、四个转换”进程,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目标,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综合实力的新引擎日益强劲。“十二五”期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29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3%和12.5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2亿元,年均增长32.3%,是2010年的4.1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23.6%,是2010年的2.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年均增长16%,是2010年的2.1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4860元、12580元。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前移70多个位次,综合考核连年位居全市前列,全市唯一提前完成了“县域经济倍增计划”,金乡县正步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图1-1 金乡县“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

图1-2 金乡县“十二五”期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

图1-3金乡县“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日益明确。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特色农业种植、主导产业培植、服务业发展、园区平台建设。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2010年的34.4:28.9:36.7调整为2015年的27.8:28.71:43.49。累计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增省级企业技中心4家、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9家,创建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工业经济集聚膨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黑猫炭黑、凯赛生物、金利特石墨烯、如意数码科技、鲁晨新材料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央企、上市公司投资的重大项目落地,形成了“四主两新”产业格局,园区承载能力和对外影响力全面提升。规划建设了10个镇街产业园,千亿产业园区发展框架正在形成。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组建济宁(金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建成13处镇街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引领农业向绿色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蒜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辣椒、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及特色养殖、特色瓜果等后续产业异彩纷呈;全县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35家;先后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有机农业(大蒜)示范基地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农业精深化、品牌化、高端化水平不断加强。服务业日趋繁荣,依托商贸物流区和羊山景区两大板块,不断优化专业市场、完善商圈规划、打响旅游品牌。商贸物流区创建为省级物流园区,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创建为“农业部定点市场”。注重生态建设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步推进羊山景区和生态湿地景区,羊山景区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济河奎星湖景区、金水湖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信息产业破题发展,初步形成以信息产业区为核心,智慧产业园、亿九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为主体的“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

图1-4    金乡县2010年和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图

图1-5  金乡县“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城乡建设的新面貌日新月异。科学定位拓展发展空间,以旧城改造开篇布局,新城开发快速推进,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镇化率达到44.72%,比2010年提高10.9个百分点。高标准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实施了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规划建设健康新城、生态新城、金北新城、金南新区,形成东西拓展、南北呼应、发展共振的格局和态势,城区规模扩大到46.3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铺设供气、供热管网424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管理更加整洁文明、和谐有序。累计投入20余亿元,新建17条近100公里骨干道路,新修完善村村通、户户通路网近1900公里。先行实施了产业园区、居住社区“两区同建”,实现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率先在全市实现全覆盖,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

社会民生发展新成效日益显现。建立民生保障“十大体系”,累计投入92.1亿元持续实施“为民所办十件实事”、文化惠民、扶贫助残、保障性住房等系列民生工程,被评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连续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并轨。累计落实大病救助资金2148万元,新建保障性住房2890套,改造农村危房1200余户,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8亿元。教育事业发展日益均衡,新建扩建87所中小学校、改扩建103所公办幼儿园,提升改造薄弱学校127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诚信、军事、宗教、生态等文化资源。县图书馆、文化馆顺利通过国家县级一级馆评估定级验收。完善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13处,新建文化广场800余处。连年举办“舞动蒜乡”、“送戏下乡”等系列活动,成功创建成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地震、气象、档案、史志、老龄、爱卫和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生态建设的新典范基本形成。围绕“诚信蒜都、生态水城”城市定位,打造建设覆盖整个城区的“九湖五河十八湾”生态湿地板块,初步呈现了河湖贯通、水域相连的生态景观。加大绿化力度,累计新增造林5.98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7.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91%。狠抓水污染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5%,入湖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体标准。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全市首个山东省长寿之乡。

改革开放的新步伐日渐加快。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实施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切实做到责、权、利的统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建设了优良的政策、法制、服务和人文等营商环境,激活市场的活力和增长动力。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99.5%。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形成了大力度招商引资、广领域对外合作的浓厚氛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9.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02万美元,利用县外国内资金274亿元。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金乡县经济突飞猛进、城乡建设发生巨变、人民群众高度满意的时期。五年来,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务实重干、开拓创新、砥砺奋进,谱写了金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新篇章,为我县“十三五”创新前行、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章  机遇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发展动力转换、经济形态转变、要素分配重组的重要“窗口期”,我县具备发展方式集约、空间布局优化、生态文明彰显、文化旅游突破、城乡统筹升级、民生改善加速的阶段性特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纵观全球,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同时,需求不足和增长趋缓成为世界经济新特征,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收入国家转移。

着眼全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动力转换新引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体制性机制矛盾亟需调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环视省市,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对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扶持力度加大,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转型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济宁市大力度实施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战略,推进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我县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立足金乡,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在产业集群、城乡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和体制机制等领域形成了良好发展基础,出现了几个明显的拐点:第一,发展方式进入集约成熟期,通过技术改造、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等方式,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升级,主导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为下一步产业提质增效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二,空间布局进入优化提升期,以三大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区、羊山景区和城区等板块建设为基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等逐步完善,发展空间更趋优化,集聚和带动能力不断提升。第三,社会民生进入完善加强期,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日益完善,社会治理创新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第四,生态环境治理进入显效期,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成为金乡县一张新的名片。第五,管理体制进入改革深化期,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提速增效,管理方式更加规范化、法治化。

同时,我县发展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创新驱动能力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模式、加快新旧动力转换需要一定过程;三次产业不合理,工业占比低,农业占比高;潜在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实体经济风险、财政金融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相互交织,企业资金链、担保链潜在风险等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多发转型期,重点税源行业税收增长乏力,刚性增支减收因素增多,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均衡,人口老龄化问题显现。

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新挑战,全县上下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着力放大优势,补齐短板,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有效应对转型困难和风险挑战,推动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  战略目标

第三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恪守“党的领导和全面发展”互促并进、“工业立县和经济强县”融合发展、“生态引领和绿色环保”支撑升级、“创新驱动和四个争当”联动发力、“依法治县和发展共享”统领和谐“五大坚持”,打造区域经济核心、休闲健康名城、绿色生态福地、城乡一体典范、全民和谐高地 “五大中心”,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国江北水乡、千亿产业园区、生态旅游胜地、区域中心城市“五大目标”,保持定力、持续奋进,全力谱写金乡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描绘新蓝图。强化规划地位,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科学规划发展时序和空间布局,协调部门配合,探索“多规合一”有效路径,确保规划在建设和管理实施中的有效性。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新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赢得长远发展的优势和主动权。

坚持协调发展,开拓新空间。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步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协同共进。

坚持绿色发展,展现新形象。依据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合理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开放发展,构建新格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合作,更好地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类规则,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引进来”步伐,不断融入大区域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共享发展,开创新生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普遍提高人民富裕和文明程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第四章  目标定位

一、目标任务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优势条件,确保建成全面发展、群众认可、周边示范的小康社会。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质量、均量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均比2010年提前实现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地区生产总值。

——产业升级显著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32:4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大幅提高,文化旅游业、信息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工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优势特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城乡发展统筹协调。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镇街呈现优势互补、均衡发展态势,特色小城镇加快培育,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文化建设突破发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脱贫攻坚任务提前完成;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绿色金乡、生态金乡、美丽金乡形象充分展现。

——制度体系日臻完善。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依法治县成效显著,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发展定位

西部隆起带新型工业基地。以打造千亿产业园区为目标,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坚持高端发展,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引领型、链条延伸型、科技创新型生态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拉长产业链条,以产业集聚推进结构提升,以总量扩张带动转型升级,形成规模化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生态产业集群,打造全国著名的生物食品加工基地、智能输配电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以“优、特、名、高”为总体定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物理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态,提档升级优质精品大蒜等主导产业,拓展农业产业模式,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与二、三产业融合,构建以“生产发达、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为标志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把金乡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

诚信蒜都·生态水城。紧紧围绕“中国江北水乡”定位,实施生态水城战略,突出构建生态环境、人文要素,挖掘休闲养生元素,大力提升“九湖五河十八湾”建设水平,加速构建“河湖贯通、湿地相连、城水相依、亲水休闲”的城市生态湿地景观,将“水”贯穿于城市文化建设始终,把金乡打造成“诚信蒜都、生态水城”。

鲁苏豫皖边区商贸物流高地。发挥产业和资源优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主动承接济宁省级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引进产业配套项目,着力培育特色农产品等特色专业市场,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大宗物资交易、综合物流为主导,建设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一区多场”现代物流园区,打造鲁苏豫皖边区商贸物流高地。

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胜地。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充分发挥“山、水、人、文、物”五大资源优势,强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点、线、面”结合,“文、商、养、学、闲、情、奇”一体,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深度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竞争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胜地。

金乡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主  要  指  标

“十二五”

实现情况

“十三五”

规划目标

属性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1.3

9左右

预期性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9290

43850

预期性

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32.3

10

预期性

4.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亿元)

20

>100

预期性

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43.49

48

预期性

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3.86

完成市定目标

预期性

7.城镇化率(%)

44.72

50左右

预期性




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

12

预期性

9.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0.6

1.5

预期性

1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3

0.5

预期性




11.人口自然增长率(‰)

8

15左右

预期性

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12/9.7

超过GDP增幅

预期性

13.城镇登记失业率(%)

3

<4

预期性

1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5

1.6

预期性

15.减少贫困人口(万人)

-

提前实现

全部脱贫

约束性

16.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53

2.86

预期性




17.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9646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7.1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19.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

-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COD

14.84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氨氮

13.84

约束性

二氧化硫

5

约束性

氮氧化物

5

约束性

21.空气质量达标率(%)

85.3

>90

约束性

22.PM2.5浓度降低(%)

9.2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23.入湖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体比例(%)

100

保持在100

约束性

24.新增湿地保护与修复面积(万亩)

-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25.森林      增长

林木覆盖率(%)

27.8

>30

约束性

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102

110

约束性

第三篇  发展动力

第五章  打造创新高地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搭建创新载体和平台,培养引进创新人才,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不断推进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四新”发展,加快形成有效服务于各领域发展的创新体系。

一、搭建创新载体平台

把更多资源向创新平台集中,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方式,完善技术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着力促进支柱产业、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大力提升山东省输变电及节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金曼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亿九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中科梅亿电动汽车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和鲁南煤化工研究院金乡分院等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申报组建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建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0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家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以上。

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等领域,择优扶持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对山东省大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和济宁市输配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的支持力度,促进大蒜产业和输配电产业提档升级。支持金利特石墨稀、凯赛生物、鲁特电工等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联合创新、技术交流,共同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力争“十三五”期间,3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拥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合作项目,3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完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县内各类科技资源,积极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生物食品、新型煤基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资源数据库。立足共性技术领域,加强与清华、北工大、浙大等高校合作,依托其现有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技术中心等,建立一批市场化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一批服务于特色产业集群的专业孵化器,明确各类孵化器的主导方向,支持孵化器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以鲁南产权技术交易(金乡)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引进科技中介服务平台,通过汇聚中介资源提升我县创新能力。

二、大力培育创新主体

围绕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力,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壮大科技企业梯队,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树立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加强对领航领军企业的科技服务,增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对领航企业战略规划、重大技术路线、大规模融资、跨区域并购加大政策扶持,优先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鼓励创新型企业申报省、市创新百强企业,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培育10户过10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骨干,形成金乡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培育研发队伍、掌握专利技术。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支持企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科技小巨人。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20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资助力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新兴产业创投计划、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和融资服务平台,强化创业辅导功能,加强人才支撑、咨讯信息、政策服务,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行动。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培育40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期、初创期高新技术后备企业。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成果转化和品牌创建为重点,着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重点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施企业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每年支持一批企业实施专利产业化项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搭建专利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技术转移和成果对接的水平和实效。支持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设立专利技术转移机构,开展专利服务外包、专利托管经营、专利价值评估、专利拍卖、专利技术转移中介等专业服务,发挥专利代理机构信息优势,促进专利技术的对接、转移和转化运用。力争“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500件,授权量超过200件,培育专利大户30家以上。

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以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为抓手,提升自主品牌创建,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山东著名商标、山东名牌产品等一批制造业品牌。加快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服务企业。全面实施“一镇(街)一标”品牌培育工程,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引导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及专利申请,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争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品牌。力争到“十三五”末,累计培育国家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6件以上,山东名牌产品或山东服务名牌3件以上。

四、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围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以重大项目引才、重要岗位纳才、重点产业聚才为抓手,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开发力度,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加速高端人才集聚。深入实施“2111人才引进工程”,建立金乡县高端科技人才库,注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产业创新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服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重点支持引进省部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科研领军人物,通过合作研究、兼职、咨询、讲学等柔性方式,积极吸纳外部高层人才为我所用。依托创业服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一批创新型人才载体,凝聚和培养高端人才。到“十三五”末,全县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达到300人。

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有针对性地组织部分重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学习培训,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力度,通过多种培训形式,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养造就一支比较优势明显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开发工程,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培养造就一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计划,开展农村科技示范培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程,培养造就一支技术过硬、经营有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十三五”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7500人,高技能人才达到1200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2000人。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制度措施,强化人才跟踪服务和沟通反馈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健全和完善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解决创新型人才在社会保险、住房、户口和子女就学安置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金乡县重点创新工程

棉麻储备中心及综合服务配套体项目、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智慧园区管理产业工程、功能性食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科技研究创新区:依托园区化工产业的优势,规划建设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区。

县域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主要致力于打造金乡县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应用体系,涵盖电子政务、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智能仓储、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等“互联网+”项目。

第六章  深化改革开放

把握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更大气魄、更务实举措,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为加快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深化改革历史机遇,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抓好改革举措落地工作,聚合发展要素,破解瓶颈制约,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转向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四大领域。有序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分工,避免职能交叉,以权责对称思路加快政风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增强公共决策等事务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行为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各环节网上办理、网络全程监控,实现由“申请审批制”向“公告许可制”转变,推动政府管理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发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用。同时,降低企业注册场所要求,继续简化企业登记和注销流程。

深化财税投资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目标,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重点,切实完善预算支出结构,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提升县级财政管理整体水平。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政府信用评级、资产负债管理、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强化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落实和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和范围,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用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统筹其他领域改革。深化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推动农村建设用地集中集约利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各类资源性、经营性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和颁证,建立县、镇街两级农村综合产权产易平台;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创新和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统筹推进科技、文化、户籍、供销等领域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进一步更新开放理念、创新开放路径、完善开放体制,努力提升经济外向度,构建优进优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加快建设内陆型开放城市。到“十三五”末,全县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利用外资额达到3000万美元。

优化外贸结构。依托食品园区,加大大蒜、辣椒、圆葱等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的自主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出口产品,推进出口产品精深化。依托化工园区,推进工业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多元化,实现重点外贸转型升级。依托农高区,加快建设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着力提升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设质量,促进出口产品品牌化。依托济宁内陆港金乡海关监管场站,充分发挥农产品、装备制造及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出口的外向带动作用和集群效应,培育更多的外贸主体,加快壮大出口产业集群。

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建设海外市场开拓“桥头堡”,探索建设以骨干企业境外营销机构为主体的金乡商品捆绑营销和展示服务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开展捆绑营销。加快在中东、北美、欧洲等热点地区设立行业性、地区性营销平台。鼓励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类展会,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批发展示中心、专卖店、“海外仓”等国际营销网络。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投资,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国际研发合作、跨国并购投资。积极跟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支持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海外工业园。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公司或办事机构,通过跨国经营带动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鼓励企业加快向东盟、俄罗斯、西亚、非洲、拉美、大洋洲等国家进军步伐。

提升“引进来”水平。突出产业链引资,重点围绕互联网+高端人才、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展开招商,继续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引进旅游休闲、商贸物流、育幼养老等服务业态,坚持在引资中促进产业升级。突出园区引资、以企招商,进一步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引导大项目向园区进行集中,引导企业走合资合作、靠大联强发展的路子,激发园区、企业的磁场效应。化工园区重点招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产业项目,开发区重点招引输配电、高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食品园区突出大蒜深加工、果蔬制品、烘焙休闲食品和生物科技四大主导产业招商,商贸物流区重点围绕文化商务区、大型仓储物流配送基地、专业市场升级改造、第三方物流等项目展开招商,羊山景区重点围绕专业旅游公司、景点挖掘打造等项目展开招商,信息产业区着重引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应用、动漫影视等产业项目,农高区着力引进现代高效农业、优质精品大蒜、现代优势蔬菜、畜牧养殖及休闲观光农业等项目。

第四篇  重点任务

第七章  协调优化空间布局

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协调,推动区域人口、土地、产业及生态资源有机整合,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一、主体功能区布局

按照国土性质和开发方式,科学规划县域空间,将全县划分为城镇化区域、工业化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城镇化区域。以集聚人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核心定位, 是集聚人口的重要区域,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是优化开发重点区域,包括城区、各建制镇驻地等。

金乡县城镇化区域

名称

范围

面积

城区

北起老万福河,南到南外环以南,西至大沙河,东至金丰大道,包括主城区、新城区、健康新城、生态新城、金南新区。

46.3平方公里

建制镇驻地

包括金乡街道、高河街道、鱼山街道、王丕街道、羊山镇、胡集镇、霄云镇、鸡黍镇、司马镇、马庙镇、化雨镇、卜集镇、兴隆镇等建制镇驻地。

798.7平方公里

工业化区域。以培植主导产业,促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引领工业企业向高端高质高效、绿色循环低碳方向转型升级为核心定位,是集聚经济的重要区域,以提供工业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是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建设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食品园区以及金东产业园、司马产业园、鱼山产业园、霄云产业园、康桥产业园、金马产业园、金南产业园、金北产业园、金西产业园、兴隆产业园10个镇街产业园。

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为其他功能,是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农村居民点和乡村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重要区域,包括农村居住区和农产品主要产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国江北水乡”为核心定位,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是构筑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区域,包括生态经济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城镇绿地、重点景观绿化区等。

二、产业发展布局

以“千亿产业园区”创建为统领,以集群化、专业化、园区化、规模化为方向,建设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基地,实现产业协调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强县”新格局,打造“区域经济核心”。 

农业布局。以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高效粮食、优质大蒜、健康养殖、特色瓜菜、花卉苗木、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规划建设种养、加工、流通、休闲、观光农业区域及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观光农业区域,形成“一个核心、五个园区、一条风情带、十大基地、两大发展片区”的现代农业总体布局。

一个核心。即金乡现代农业发展示范核心,是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科技、人才、信息、服务等要素的集聚区和辐射扩散源。

五个园区。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食品园区(农产品加工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区。

一条风情带。即金乡特色农产品观光风情带,是整合全县休闲观光等旅游资源,以园区建设和自然景点为依托,以休闲农业为载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示范带。

十大基地。包括金乡大蒜、金谷小米、食用菌、葡萄、金乡白梨瓜、红花斑山药、辣椒、甘蓝、芹菜和圆葱种植基地。

两大发展片区。包括西北部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片区和东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发展片区。

工业布局。统筹现有园区和镇街发展现状趋势,形成三大工业园区为基础,10个镇街产业园为补充的格局

三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园、轻工产业区、机械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输配电、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中国优质变压器生产基地,智能化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化工园区围绕打造“高端化工、国际一流、千亿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目标,重点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如意工业园、凯赛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园、金丹产业园、航天材料基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食品园区,依托大蒜产业园、辣椒产业园、生物保健产业园、休闲食品产业园,重点发展大蒜精深加工、果蔬加工、烘焙休闲生物科技等产业,推动企业向园区聚集

镇街产业园。立足资源区位优势,依托发展规划,探索镇街、园区“1+1”模式,重点建设10个街镇产业园,每个镇街产业园着力培育2-3个主导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

服务业布局。立足产业特色、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载体建设,重点建设三大集聚区,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产业节点分明、配套服务齐全的发展格局。

商贸物流区。以“三片区、四中心、多服务站点”为基础上,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和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围绕主城区,全力打造核心商业圈,规划建设健康新城、生态新城、金北新城、金南新区等商贸服务中心。在新城区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建设商业、金融、中介服务、科技信息等服务业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核心区。发挥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传统商业数量大、品质高的优势,打造新的虚拟商贸流通市场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形成全县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并存并进的发展格局。突出服务工业、服务农业,规划建设专业物流园,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物流集散基地。

文化旅游区。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保持人文历史记忆,以光善寺、奎星湖为核心打造古城景观组团,以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羊山古镇为核心着力打造羊山景观组团。发挥城区“九湖五河十八湾”优势,进一步实施生态湿地景区建设,加快水文化与居民生活融合互动,打造以水为主题的城区生态旅游区。

电子商务区。以金乡特色产业为依托,着力打造集电商平台、孵化基地、培训中心、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集聚区。规划建设蒜都电商产业园,重点培育金乡智慧产业园、蒜都跨境电商产业园、亿九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商示范平台,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突出电商孵化、特色产品定制、成熟电商个性化发展等不同主体功能,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智慧城市应用、信息应用等产业,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形成独具金乡特色、差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集聚示范区。

三、城镇体系布局

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强化中心镇的极点作用,以县道形成城镇交通网络,加强城镇之间的联系,形成“一核、四心、四轴线”的城镇体系空间框架,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发展成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

一核:县域核心增长极。主要包括金乡县城(含金乡街道、高河街道、鱼山街道、王丕街道),构成县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县域人口主要集聚地和产业集聚区。

四心:县域增长次中心。主要包括胡集-卜集化工产业中心,羊山红色(军事)文化旅游度假中心,司马-霄云能源与物流中心,鸡黍-马庙商贸物流中心。

四轴:包括两个主轴和两个次轴。两个主轴分别是105 国道为南北主轴线和定丰公路及高速连接线为东西主轴线,两个次轴分别是北部的南谢路东西次轴、南部的枣曹线东西次轴。

图7-1 金乡县域城镇规模体系及空间布局

四、生态空间布局

立足“水、绿、古、文”等资源优势,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状生态结构体系,发展成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胜地”。

水系。充分利用域内丰富的河道水系资源,紧紧围绕水系总体走向和布局,加强对域内24条河流的水质治理、疏浚工作,强化滨水岸线的保护与利用。全县域24条河流实现水通、水动、水清,全县域湖泊实现水美、水兴、水合,形成以水丽城、以水兴县、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局面。

绿地。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突出河道水系、交通路网、农田林网、城镇驻地、村庄社区,开展全域绿化行动,最大限度增加绿量,提升绿化层级,构筑城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

景观。利用羊山景区、“九湖五河十八湾”、千年古县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通过街区景观整治、实行功能分区,突出生态和历史文化气息,打造一批体现人文特色的观赏景点,同时规划建设停车场、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旅游配套设施及绿化缓冲区,不断扩大文化旅游辐射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第八章  倾力打造工业强县

积极融入“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互联网+”协同制造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结合、存量升级与增量创新并举,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企业二次创业和两化融合步伐,推动工业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加快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新型煤基化工产业。以园区为载体,以煤基多联产为主体,利用安全清洁技术,调整煤焦化发展方向,优化产业链条;引进煤气化技术,发展清洁煤化工产业。通过综合利用,新技术改造,产业链条完善成国内最大的焦油、苯、萘等精深加工基地,发展苯、环己烷、环己酮、己二酸、己内酰胺、苯酐、碳纤维、针状焦、炭黑、轮胎等产品,支持民生煤化、科蓝凯模特、黑猫炭黑等企业转型升级。以煤气化为气头,以合成气为核心,采用多联产的方式,发展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乙二醇、费托合成高端化学品等产品,规划建设金丹科技产业园,重点培育宝钢气体、丹科技等企业。以煤化工核心产品为原料,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电子化学品、添加剂、水处理剂、胶粘剂、电子新材料、工程塑料、膜材料、复合材料高端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品。到“十三五”末,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形成500亿级产业集群。

生物食品产业。依托济宁食品园区,围绕大蒜精深加工、果蔬制品、烘焙休闲、生物保健四大产业,开发低温脱水、速冻保鲜蔬菜、黑蒜系列制品、辣椒色素、食用菌罐头等即食即用型产品;加快研发蒜膳食纤维、蒜氨酸、大蒜辣素、大蒜多糖、植物蛋白酸奶等产品延伸榨汁、阿胶、烘焙等深加工链条,推动食品加工产业向高端食品、医药保健方向发展。到“十三五”末,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形成200亿级产业集群。

机械制造产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强行业龙头企业对接,重点招引整制造项目,鼓励扶持本土企业二次创业,通过技术改造、挂大联强等手段向整过渡。支持爱德华机械、强力机械、一诺工程机械、华安液压等企业发展液压阀、液压系统、变速箱、液力变矩器等机械配件和小型挖掘机、铲车推土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加快整车匹配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开发车身总成、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盘式制动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先进总成,改进提升冲压、焊装、涂装等工艺水平,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及轻量化产品转变。到“十三五”末,高端及特色专用工程机械产品占比达到30%以上。

二、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输配电产业。依托山东省优势变压器生产基地,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运营体制创新,完备产业链集群。在发展地埋式非晶合金变压器、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等主导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静电除尘装置、特高压变压器等补链条性产品。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实现由开关、变压器等单一设备,向组合开关柜、小型变电站等组合设备升级。丰富输配电产品种类,重点发展与智能电网相关的智能输配电系列产品,大力引进高低压套管、电容滤波装置、电流互感器、气体继电器、智能开关等生产项目,努力打造国家级智能电网配套制造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以如意工业园为依托,以如意数码科技为龙头,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级棉麻储备中心,采用填充式集中入园,形成纵向上下游配套协(合)作,横向集中拿订单、分散生产制造的准规模经营的产业集群模式,不断延伸集棉花、纺纱、浆纱、织布、印染、服装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打造纺织服装基地。同时,依托凯赛生物、鲁晨新材料,发展绿色尼龙、芳纶、碳纤等高端新材料纺织产业,延伸纺织业链条。到“十三五”末,凯赛生物达到20万吨绿色尼龙生产规模;鲁晨新材料达到50万平方米/年经纬布的产能,达到芳纶浆粕200吨/年、短切纤维100吨/年的产能。

三、融合打造信息制造业

以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为主攻方向,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升煤炭化工、机电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的智能化水平,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发智能产品,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到“十三五”末,信息制造业形成50亿级产业集群。

四、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顺应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围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大专项,强化与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建设。围绕凯赛生物、金利特石墨烯、鲁晨新材料、如意纺织等项目,拓展产业链条,以引进大项目、培育大基地为导向,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金乡县工业重点建设项目

凯赛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煤基新材料产业园、环保新材料产业园、金丹化工醋酐项目、山东如意新材料工业园、汇能化工粗苯加氢项目、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鲁晨新材料项目、蒽油加氢项目、昊科醚基燃料项目、华生化工项、同利化工、蓝天化工、宝钢气体中心项目、乙二醇项目、甲醇制烯烃项目、稻香村食品项目、宇同实业休闲食品产业园、鲁特电工超高压电气设备及智能电网项目、克曼特电气高低压智能开关及技改项目、雷仕环保科技化工项目、正兴集团车轮生产项目、爱德华机械整车装备制造项目、物流自动化设备制造项目、污泥水热碳化设备制造集成基地、中利科技光纤电缆项目、年产5万吨建筑产业用纺织品项目、年产12万吨碳纤维项目、年产6万吨电机用电磁线项目、聚酰亚胺项目、30万吨/年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项目、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30万吨/年聚酯(PET)项目、大蒜医药及保健品加工项目

第九章  提质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农工科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战略,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组织化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把金乡建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流通基地。

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优质精品大蒜产业。大力实施大蒜产业提档升级工程,广泛推行“机械化耕种” 和“标准化栽培”,引导农民逐步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大蒜生产,推动大蒜生产的标准化进程;建设大蒜育种、栽培示范园和蒜种生产研究基地,建成世界级大蒜种质资源库,为大蒜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优质种源。不断拉长大蒜食品、大蒜制药、大蒜保健品等产业链条,提升大蒜产业附加价值。建设高标准大蒜农贸集散中心,结合互联网,积极引进云农场等模式发展大蒜产业。以金乡大蒜荣获“中欧10+10地理标志产品”授牌的契机,加大对大蒜产品认证的宣传,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到“十三五”末,规划发展精品大蒜50万亩,产品加工率达到80%,进出口企业达到300家,出口创汇额达到7.1亿美元,建成中国最大的有机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中国大蒜现代加工聚集区。

现代高效粮棉产业。积极落实“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政策,优化调整粮棉内部结构,突出标准化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食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达到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农产品品质高、农业生产效益高的目的。到“十三五”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整为40万亩,产量达到20.96万吨,棉花播种面积调整至35万亩,总产达到3.45万吨。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率达到100%,病虫害综合防控率达到100%,绿色、有机粮食种植面积比率达到60%,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秸秆利用率95%。同步提升辣椒、圆葱、食用菌、特色林果业,果菜种植总面积达到86万亩;推进发展标准化养殖,培育生态渔业和休闲观光渔业。

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探索大蒜等传统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鼓励发展基地农业、特产农业、订单农业。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与高效特色种养业、农业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观光业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以大蒜、棉花、辣椒、蔬果、食用菌、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为特色的精深加工,不断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产品的多重转化增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到“十三五”末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

三、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种养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科技人员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有序集中,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规范运营。发展规模经营,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好土地流转,使合作社、家庭农场土地达到一定规模,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规模经营模式发展。积极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努力打造一批集农机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培训、作业服务、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水平高、规模大、服务优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满足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围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经纪人队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结构调整

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抓好大蒜、辣椒、食用菌、葡萄、畜禽等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农产品基地。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质量检测和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县、镇街两级检测检验站建设水平,加强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等环节检测检验,提升监管能力。完善产地质量证明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体系,促进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强化产地安全管理。抓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严控各类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畜产品质量的危害。加大实施生态农业品牌战略力度,期间,将全部粮棉蒜、瓜菜、林牧渔、种养产品纳入生态农产品品牌管理范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化经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到“十三五”末,“三品认证率达到60%以上,新打造4-5个享誉全国的农产品品牌

五、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加强全县农技推广服务网络设施建设,强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层区域农技推广站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有序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大力实施“兴机富民”工程,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化供销服务三农工程,提升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网上市场建设水平培育一批营销大户,搞活农产品流通。到“十三五”末,全县建成3个大型现代化综合农产品物流中心;新培育25个大中型农产品经销公司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注重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县、镇(街)、村三级农业信息平台,使生产者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与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

六、提升农业外向化水平

规划建设金乡大蒜展览馆(大蒜博物馆),筹建大蒜、蒜苔产业联盟,每年组织举办中国(金乡)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大蒜国际产销对接会等大型节会活动,提升以大蒜为主的金乡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国际大蒜交易网、大蒜指数网、金乡大蒜现货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平台和环球大蒜网、蒜通天下等本土信息平台,畅通产区和销区信息交流渠道。完善“中国·金乡大蒜指数”体系,将金乡大蒜指数推向世界,打造中国大蒜信息化中心。建立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促进跨境交易和支付结算。发挥金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势,以大蒜出口为引领,带动蔬菜、畜产品、林果等产品出口;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出口产品创新,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鼓励、扶持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到境外设立出口加工基地,不断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中的层次。

金乡县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小农水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业集群项目、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建设项目、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基地项目、绿色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蔬菜种苗繁育基地项目、秸秆综合加工项目、农产品现代物流信息平台项目、高创农业科技示范园、批发市场质检点建设项目、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峪口禽业)、金乡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农业面源污染检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

第十章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丰富业态、扩大规模、提升层次,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全面提高金乡县服务业发展档次和水平。

一、现代商贸业

统筹规划中心商业区、次中心商业区、城镇和社区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各类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建立完善多层次、强辐射、有重点、有特色的商贸流通体系。加大专业市场建设,整合改造现有的各类专业市场,构建新的城乡商贸市场体系。推进特色专业街区建设,进一步强化城区商贸圈、特色街培育,积极引导商业经营划行归市,推动商贸流通业规模化、精品化、连锁化发展,形成一街一品、一区一貌的特色板块。加快新型商业业态创新发展,鼓励发展中高档百货业态,加快发展综合购物中心、连锁经营等现代商业模式,鼓励现有流通企业引进新型商业业态,提升档次。抓好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积极推动便利店进社区、超市下乡和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二、现代物流业

加快建设大型现代物流平台,突出抓好农产品物流园、工业产品物流园、贸易服务型物流园等大型现代物流平台建设,打造立足鲁西南、辐射苏鲁豫皖乃至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建设商贸物流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商网物流平台,促进传统产业、有形市场、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积极发展快速物流,整合、培育和引进一批信誉良好、服务优质、运作高效的快递物流企业。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镇(街)、村三级物流体系,形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体系,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第三方物流和存储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支持具有一定基础的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物流中心,支持社区建设网络购物快递投送场所、新建小区及商务楼宇建立快递投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三、电子商务业

以国家“互联网+”战略为契机,大力推进电商发展,加快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整合资源,规划建设蒜都电商创业园,完善园区商品交易、物流配送、产业服务、会展博览、商务办公等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电商商户入驻园区,实现抱团发展。实施骨干电商培育工程,引导传统企业(领域)拓展电商业务,发展“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下体验、线上交易”和个性化定制等电商模式。支持生产企业依托自身品牌利用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交易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业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在交易平台开设“金乡专区”,对金乡企业、农产品进行展示、宣传和推广。发展壮大国际大蒜交易网、大蒜指数网等多家本土电商平台。实施“互联网+供销社”行动计划,鼓励供销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改造实体网点,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借助乐村淘、邮政买卖惠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通村级体验店,发展农村电商,建成一批专业电商村。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大力吸引国内外成熟跨境电商落户金乡。“十三五”期间,成功创建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

四、现代金融业

引进2-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健全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提升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化、专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和新型业务,加大对外贸企业、服务业、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三农”和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强化与股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等机构全面合作,拓宽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建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和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分层次、分批次推进1-2家企业上市,加快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革。

五、健康养生业

大力发展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层次水平,发展精细化、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形式多样的特需医疗服务,鼓励规模化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以老年公寓、涉老康复护理、疗养医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护理养老服务,实现医养一体。培育发展健康旅游,整合金乡优势医疗资源、大蒜养生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九湖五河十八湾”等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加快建设集医疗保健、养生康复、文化传播、药膳美食、武术健身等为一体的健身养生特色街区,探索开发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医疗旅游产品,打造医疗旅游新模式。

金乡县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金乡大蒜产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多个子平台为大蒜种植、销售、贮存、流通、加工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及后台大数据,为各环节提供精准分析,实现互联网+大蒜产业模式。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运营中心及镇村服务站点等。

蒜都电商创业园:创建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一体化创业园区,融合电商、研发、物流、仓储、快递等产业集聚,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咨询、融资支持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铁水联运物流园区:根据化工园区物流战略,重点规划建设集铁路、公路、水运联运,仓储、物流、码头、信息平台等于一体的鲁西南化工产品交易物流园区。

化工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包括科研、金融、信息、电商、培训、实训、产学研合作、人才服务、检测检验等服务中心。

金融创新基地项目:整合涉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现代农业金融创新基地;以商贸物流园区为龙头、信息产业为支撑、“互联网+金融”为载体,建立服务业金融创新示范基地;探索建立银企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力促政银企信息共享与银企对接全天候、常态化。

健康养生基地:在东城新区规划建设集科研、医疗、休闲健身、康复、养老于一身健康养老产业中心,打造包括健康管理服务业、医疗服务外包业、健康商贸服务业、养老公寓等在内的健康产业发展的聚集区。

济宁内陆港暨金乡海关监管场站项目:总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配套建设海关、检验检疫业务用房及查验平台、监管仓库等设施,实现县内进出口一站式服务。

第十一章  突破发展文化旅游业

挖掘生态优势、文化资源,突出大健康、大休闲理念,做足“山、水、人、文、物”的大旅游文章,推进生态与文化相融合、促进观光与休闲相结合,让“亲水休闲”、“千年古县”成为金乡最靓丽的对外品牌,致力打造“休闲健康名城”。 到“十三五”末,文化旅游消费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86.8万人次以上。

一、深入挖掘旅游资源

坚持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为基础,实施大旅游战略,突出特色品牌打造,加快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城乡建设、文化、农业融合发展,构筑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链条。

构筑全域旅游格局。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加速构建“一核引领、景区支撑、多点挖掘、集中呈现”的文化旅游新格局。“一核引领”,突出河湖水系,提升滨水生态,打造滨水景观,丰富文化内涵,充实涉水娱乐,把“亲水休闲”打造成为金乡文化旅游最靓丽的品牌。“景区支撑”,围绕山、水、人、文、物五大特色资源,推进景区标准建设和整合提升,集中打造一批重点景区,形成等级梯次推进、功能错位互补、线路内外相环的景区体系。“多点挖掘”,充分挖掘诚信文化、军事文化、生态水系、民风民俗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多点推进、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集中呈现”,着力将金乡文化旅游资源景观化、景色化、景点化、景区化,让游客看得丰富、玩得尽兴。

开发旅游主导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依托“九湖五河十八湾”河湖优势,布局滨水街区,开通环城游船,发展涉水娱乐,重现老八景,再绘新八景,建成集观光、休闲、游乐、康体、商业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平台,打造金乡慢生活水生态休闲娱乐圈。做强做特军事文化旅游,高标准规划建设三十六计智慧园,进一步丰富完善兵器陈列园,启动实施对抗演练、模拟操作、户外拓展等深度军事体验项目,配套建设汉文化集中展示区、万福之源祈福地;充实提升红色旅游,促进红色基因与古典文化、当代文化相结合,擦亮羊山红色旅游全国经典景区名片;规划重建兵神檀道济故里、白垞天门阵等支线景点,打造国内最具特色的军事文化体验目的地。积极开拓乡村休闲旅游,鼓励各镇街利用当地资源和地理优势,连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项目,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创建具有历史记忆、乡土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形成补充核心景区旅游功能的乡村旅游群落。

推进旅游产品多元化。依托羊山、葛山、金山、银山、县域24条河流、城区“九湖五河十八湾”等优异的自然景观资源,提升观光养生、娱乐休闲、科普教育等常态性生态旅游产品价值,开发探险、绘画、摄影、度假等等细分消费市场,努力形成包含观光、休闲、度假、创艺、摄影、民俗、乡村、探险、户外体验等多元组合、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产品多维度发展。依托观光旅游资源,扎实推进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特色文化发展基础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新兴旅游业态。积极发展会议旅游,规划建设金乡国际会展中心,开发公司会议旅游、分时度假旅游、团队拓展培训、社团会议、学术会议等细分市场。

促进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速建设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逐步形成重点镇街、特色村、度假庄园、乡村旅游点连线成片、一镇一品的格局,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到金乡听戏”文化品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工程,传承发展四平调、山东落子、渔鼓、金乡花鼓、山东琴书等古老民间表演艺术,建设地域文化浓烈的、特殊的、不可复制的文化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注入文化旅游元素,增加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和观光通道,大力发展城市旅游。

二、全面提升旅游功能

紧紧围绕建成全省文化旅游名县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加大旅游产业创新开发力度,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健全智慧旅游体系,将金乡县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强力提升产业素质。大力发展综合性文化旅游企业集团,支持金水旅游等现有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大型旅行社集团化、规模化经营,鼓励中小型旅行社专业化发展。积极策划以大蒜为主的养生之旅、以亲水为主的休闲之旅、以兵学为主的智慧之旅、以诚信为主的修身之旅、以古迹为主的文化之旅、以问道为主的清心之旅等“一日游”和特色“二日游”、“多日游”旅游线路。以金龙湾文化商务区、特色商业街区为依托,规划建设古玩、书画、民俗工艺品等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统一运作推出大蒜、金谷、红三刀等一批金乡特产名吃,打造金乡旅游必购商品。创新旅游营销策略和方式,综合运用捆绑营销、网络营销、活动营销、新媒体营销、植入营销等,增强旅游推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配套提质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设施,加快建设经济型酒店和家庭旅馆,启动运营羊山景区军营式酒店和羊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布局建设金乡名吃一条街和“九湖五河十八湾”餐饮服务设施。改善旅游交通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游客集散中心,推进城乡公交服务网络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延伸,加快配套自驾车营地、公交首末站等相关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快进慢游”魅力金乡旅游交通体系。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质景区道路、信息通讯、供水供电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公共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休憩场所、自助游客餐饮、多语种标识标牌系统等设施条件,强化乡村旅游点(农家乐)、露营地、特色街区等新业态项目功能配套,推进景区扩容升级。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扎实推进旅游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精细化、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建立健全金乡旅游服务地方质量标准,全面提升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及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制订诚信服务标准,开展旅游诚信创建活动,建立饭店业、旅行社、运输业、休闲娱乐业等行业信用等级制度。大力推进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和旅游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强化旅游安全保障。

加快发展智慧旅游。以“智慧金乡”建设为基础,积极实施“智慧景区”工程,创兴“智慧旅游”新型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化,加快构建自助自驾、智慧旅游一卡通和手机在线等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等级景区、星级饭店、乡村旅游集聚区免费无线网络和二维码信息服务的全覆盖。加快建设全县景区电子售检票管理系统;试点开展智慧旅游工作,推进全行业智能化发展。鼓励在人流汇聚处设置自助式咨询服务端口,为游客提供集散、咨询、预订、票务等多功能综合服务。

金乡县文化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

蒜都水城旅游开发项目、光善寺景区、文化旅游特色商业街区、国际蒜都风情小镇、羊山古镇传统文化示范镇、霄云古香寺景区、诚信文化古镇、金水湖风景区水上乐园、金平湖梁祝文化园、羊山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羊山国家级地质公园、三十六计兵法智慧园、万福湖风景区、白洼森林公园、真武庙景区、金山公园、金龙湾文化商务区、大蒜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缗城堌堆修复等项目

第十二章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坚持城镇带动战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打造“城乡一体典范”。到“十三五”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一、精心打造品质城区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完善市政设施。以建设“幸福家园“为目标,加快推进美化家园、旧村改造和城镇棚户区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加快城区道路建设,完善城区路网和对外连接快速通道,适度增加城市支线密度,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合理布局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改善非机动行车环境,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抓好公共自行车、公共充电桩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新城区、健康新城、生态新城、金南新区及各类园区,结合新建道路和集中连片区旧城改造等,采取综合管廊模式建设地下管网。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全面提高排水防涝、防洪减灾能力,增强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能力,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城区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供气率。探索市场化推动模式,加快垃圾、污水、污泥等处理设施建设。

建设便捷城市。整合城区、社区服务资源,完善涉及再就业、医疗保健、信息咨询等的社区便民服务站(点),打造“15分钟业务办理服务圈”。进一步完善社区周边与百姓生活相关的超市、家政、医疗、物业维修、供水供电、餐饮服务等配套,推进居民服务需求与服务资源有机结合,打造“15分钟日常生活服务圈”。依托社区活动中心、活动室、图书室和文化健身广场,通过活用社区办公室、一室多用等举措,为居民提供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服务,打造“15分钟文化活动服务圈”。以街道、社区为救助平台,强化民政、工会、妇联、红十字等多部门联动,积极发挥广大志愿者的作用,完善社会弱势群体帮扶救助网络,开通困难群众救助“15分钟绿色服务通道”,打造“15分钟帮扶救助服务圈”。健全社区责任网格管理,完善社区警务配套,构筑以社区为基点的全方位“防、控、管”一体化治安网络,打造“15分钟安全保障服务圈”。

建设精致城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实行建管并重,下移管理重心,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标准,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标准化、人性化、精细化。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责任清晰、管理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突出金乡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的主题景观、文化景观和生活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千年历史文脉。注重城市“微空间”设计,增加公共空间、雕塑小品、色彩搭配,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建设绿色城市。强化“生态水城”的城市品质特色,加强对构成城市空间形态和特色的关键区域的保护,构建中部老城、东部新城、健康新城、生态新城、金南新区五大风貌区。实施“九湖五河十八湾”生态湿地工程,加强周边生态环境整治,打造游憩型滨水岸线,构建“河、湖、城”自然与人文资源紧密融合的城市格局。建设公共空间,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重点加快主题公园、林荫停车场、主题广场建设,增加市民锻炼、休闲场所,扩展园林绿地规模,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绿地系统。到“十三五”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绿地率达到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建设智慧城市。强化智慧城市规划,统筹谋划人口管理动态信息共享系统、财税与金融信息共享系统、企事业单位与居民诚信系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各种信息的共享,构建智慧城市运行系统。加强物联网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智慧型服务业,加快城市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步伐。深度推进资源共享,提升和新建一批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加快政务服务、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市政设施、交通运输等管理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营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推进信息基层设施建设,统筹光纤宽带、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网、物联网发展,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构建覆盖城乡、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宽带接入网,加快第四代通信网络建设。

二、融合发展中心镇街

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建成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按照综合型、工矿型、商贸型、农村服务型,科学合理规划小城镇建设,建成一批工业经济重镇、商贸流通集镇和文化旅游名镇。金乡街道,立足服务于城区,实现以信息科技、电子商务为平台的三产全面突破,力争在全省名次上移。鱼山街道,加快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乡建设,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高河街道、王丕街道,加强道路系统和城镇布局与金乡县城的合理衔接,尽快融入县城区发展。胡集镇,结合化工园区发展,大力推进金北新城建设,全力打造国家重点镇,同时积极引导卜集镇重点向金北新城集中融合发展。羊山镇,加快建设羊山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同步发展乡村旅游,塑造旅游型精品城镇。马庙镇,加快以大蒜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建设城西商贸流通的崛起。鸡黍镇,依托105国道和金马产业区,加快塑造“一河两岸”的总体布局结构,推进新镇区建设发展。化雨镇,依托农高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霄云镇,加快完善城镇服务职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与化雨镇、司马镇、兴隆镇共同带动县域东南片区整体发展。 

三、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美丽新型乡村。

稳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综合考虑地域特色、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居民习惯和农民意愿,合理确定社区建设模式,凸显田园风光,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社区。引导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村、重要功能区中的村庄规划建设城镇聚合型社区,发挥城镇集聚带动作用;引导区位相近、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的多个村,规划建设中心村融合型社区;鼓励大企业与村庄融合发展,规划龙头企业型社区。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村全覆盖,统筹安排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推广社保、计生、户籍等各类一站式代理代办服务,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指导条件成熟的农村新型社区依法实行“村改居”,参照城镇社区模式进行管理。有序推进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到“十三五”末,将10个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实现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公众服务社区化。

营造优美乡村环境。开展村庄美化、绿化、硬化、净化综合整治,建设休闲文化广场和景观标志,提升通村公路硬化率,确保每个村庄进村主干道硬化,安装路灯、配套路旁绿化。持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打造淳朴自然、优美宁静的乡村风貌。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修缮保护山体、水体、古院落、古建筑、古树名木(以及后续资源)和古文化遗址,推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和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制度,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型、传统建筑型、特色景观型、乡村旅游型特色村庄。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制定全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鼓励城市企业、资金和各类服务功能向城郊或农村地区转移,推进公共服务网络向村镇延伸,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互动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推进污水处理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完善垃圾收运、污水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向乡村地区隐身覆盖,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等外公路改造升级,适度提高村村通公路等级,提高农村公路网络通达性,到“十三五”末实现镇级单位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连通,中心村等级公路全覆盖。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以及农村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

一、金乡县城镇建设重点项目

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公共停车场、公共自行车二期、鱼山新城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王杰社区、司马社区、城区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胡集镇小城镇建设项目、霄云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金兴经济园升级改造项目

二、金乡县乡村治理重点项目

美丽乡村连片治理:本项目以建设富裕乡村、文化乡村、生态乡村为目的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美化、亮化、硬化、净化、绿化为标准进行建设。

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整村建设6个美丽乡村建设县级示范片区。

生态文明村建设:全县60%以上的村庄达到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

环境整洁村建设:全县除拆迁村外所有村庄实现环境整洁村建设。

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示范工程:完成8万户农户改厕工作。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配套,保持适度超前发展,突出重点,建设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提高网络化水平,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着眼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高速公路、客货运铁路、干线公路、水路、换乘枢纽为重点,完善提升金乡区域交通设施,提高前瞻性,形成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公、水、铁交通网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公路。强力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完成济徐高速,启动枣菏高速,对接德上高速工程,形成金乡东、西、南部高速路网;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完成国道G105和省道S328(原S346)改线工程,启动S328马庙至鱼山段改线工程;提请济宁市规划建设济宁西二环南延至至金乡段、南谢线东延至鱼台滨湖大道工程,改造提升原105国道,打造城际间快车道,实现与周边县市的快速通达。推动县乡公路提质改造,完成疏港路(北外环)西延、金司路南段拓宽及南延至单县、金丰线化雨和肖云段拓宽、马化线升级、羊山袁徐路新建和金沙路北延、卜集三八路改建和青年路西延至汶金线升级改造、胡集胡仝路东延至王海等县级骨干道路建设,形成以“一环、四纵、五射、七横”公路为主骨架,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综合交通大通道。完成100公里乡道升级改造,实现所有镇街通达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深入实施道路 “户户通”工程,全面实现村庄道路硬化全覆盖,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500公里。

湖西铁路。抓住湖西铁路规划建设机遇,对接化工园区货运铁路专线,推进实施客运枢纽,满足金乡县人流物流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水运。改造老万福河航道,恢复新万福河航道,建设东鱼河鱼台至金乡司马航道、湖西白马河航道、北大溜河航道,改造新万福河通航闸及县内跨河桥梁7座,改建水利设施22处,建设新万福河高河作业区、鱼山北李楼作业区、湖西白马河霄云店子作业区。

城乡客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微循环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镇村通公交工程,实现县、镇(街)、村三级客运公共交通一体化。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交配套,建设公交站场16处。发展道路运输企业120家以上,货运车辆达到11700辆,重型车辆比重达到80%以上,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完善交通物流网络,建设济徐、岚菏高速公路连接线物流站场2处。规范建立运营网约车、公务用车平台。

金乡县综合交通布局规划

(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统筹管理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供应调配能力和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现代水网规划建设,完成国家级河湖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河湖管护机制,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防洪减灾体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水利信息化体系和库河湖相连、城乡一体的现代化水网体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新一轮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充分利用高河水库调引南四湖湖水,利用金南灌区工程引蓄东鱼河、莱河尾水。实施引黄西线工程,规划建设羊山引黄水库,解决金乡县饮水安全问题。

(三)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鼓励发展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秸秆发电等绿色能源,有序发展光伏发电,推广煤改电、煤改气。加快城区集中供热系统全覆盖,推进向周边镇街及社区辐射,规划建设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加快县域电源建设,合理布置全县范围内110KV、35KV电站,提高供电安全可靠能力。加快天然气输送管网建设,重点推动中石化天然气长输管线(济宁-金乡段)加快建设,推进管道燃气向园区、镇街、重点企业、重点社区发展。

一、金乡县构建现代交通网络重点建设工程

公路:国道G105京珠线改线工程、省道S328改线工程、济徐高速公路金乡连接线工程、枣菏高速公路金乡连接线建设工程、城际快车道建设工程。

铁路:化工园区货运铁路专线、湖西铁路金乡段。

水运:东鱼河鱼台至金乡司马航道、湖西白马河航道郭庙至霄云寺段、羊山航道新万福河至羊山段、北大溜河航道京杭运河至济宁化工园区段改造工程;新万福河航道关桥至京杭大运河段疏浚工程、湘子庙船闸改建工程;新万福河鱼山北李楼作业区、老西沟航道咸古店作业区、湖西白马河霄云店子作业区三个港区新建工程。

城乡交通:规划公交站场16处,其中县城公交枢纽站1个,中转站2个;镇街公交站13个,城镇、镇村公交站亭、站牌626个。

物流体系设施:依托济徐高速、日枣菏高速金乡连线规划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片区物流园

二、金乡县水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农田水利项目县、淮河流域平原涝洼地治理、引黄西线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雨洪资源利用工程、生态水系治理工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曹庄、万北中型灌区

三、金乡县现代能源体系重点建设工程

电力方面:

50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即500kV金乡输变电工程。

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包括110kV金乡变3#主变扩建工程,35kV城南变变电站110kV升压工程,110kV王石变、满硐变线路加强工程,110kV杨庄输变电工程;

35kV输变电工程项目:包括35kV芦庄变、化雨变、霄云变、潘阁变、高河变、司马变、胡集变7座变电站增容工程。

济宁金乡35kV彭司线改造工程、济宁金乡-芦庄35kV线路工程。

金乡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煤矿塌陷地光伏发电项目、农光互补屋顶光伏发电站项目、风力发电项目。

供热方面: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项目、食品园区亿利洁能集中供热项目。

供气方面中石化天然气长输管线(济宁-金乡段)项目、华能气化。

(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结合新型城镇化,以现状用地条件和组团式用地基本格局为基础,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聚集发展。加强园区交通设施建设,按照城市道路规划要求,以环形路网为主,利用PPP模式等投融资模式,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园区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道路支撑功能。根据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入驻情况,启动实施新一轮供水厂网提升工程,满足工业企业用水需求;抓好重点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建设服务园区企业生产的配套产业区,提升园区三产服务功能,为入园企业职工解决吃、住、行、购物、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增强园区资本集聚和人才吸纳能力。

第十三章  构筑绿色生态美丽金乡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守生态底线严格生态保护、加强环境治理,坚持“生态水城”和“县域水系”同步推进,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让金乡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静、城乡更绿,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打造“绿色生态福地”。

一、大力建设生态金乡

充分发挥金乡生态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修复,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面构建起景观生态格局和县域生态安全网络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改善水系生态环境。强化河道“绿线”控制,加强排污管理,强化水质监测,确保水质安全。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强化“九湖五河十八湾”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恢复和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加大水库周边的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加强高河水库、城东水厂等地下水源保护地饮用水源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继续实施水系连通和“九湖五河十八湾”生态水系治理工程,沟通城市水系,扩大河湖水面,建设以“九湖五河十八湾”为依托的水景生态廊道和滨水生态湿地廊道,维护水系生态安全。持续推进重点流域防洪治理工程,沿岸采取堤路结合、岸滩生态改造方式,下游实施河槽清淤、拓宽等泄洪通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平原涝洼地治理,形成完整的防洪除涝体系,提高区内防洪除涝能力。完善“治用保”水污染防控体系,严厉打击企业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监测;深入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支管网向居民小区延伸,完善雨污分流管网体系建设;提升城镇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净化生态等功能。

推进绿色金乡建设。严守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实施城乡绿荫行动,在城区和镇街驻地周边启动建设一批郊野公园、生态林业观光园、生态农庄,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城镇林荫道、林荫广场、林荫小区和庭院,全面推进沿河环湖绿化,加快交通主干道两侧绿化提档升级,构筑“点、线、面”结合的空间立体绿化系统,大幅提高林木覆盖率,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将绿道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延伸县城绿道网,积极发挥绿道网联通城乡、融合城乡的纽带作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郊野型绿道、湿地型绿道和美丽乡村绿道,重点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林网、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江北水乡生态防护林、祭田苗圃观光郊野公园、化工园区生态防护林工程、南四湖入湖水系林业生态保护带建设等工程,有效地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到“十三五”末,全县林木覆盖率达30%以上。

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深入持续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项目,确保每年新增生态公益林0.2万亩以上,加快对煤矿区等重点区域退化或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与重建,通过全方位生态环境恢复,使全县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积极推进生态创建示范。积极推进生态乡镇创建,实施镇、村(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国家级生态乡镇达到6个、省级生态乡镇达到11个、市级生态村达到240个,带动全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二、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方针,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污染防治一体化,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推行环境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实行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抓好煤炭化工、纺织印染等工业企业污染防治,依法查处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等违法排污企业,对不达标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停产治理。到“十三五”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市下达的约束性目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全面强化城镇污染治理。以县城为主体,积极推进城镇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渗滤液处理工程,加快城镇污水、建筑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减少城镇污染源。到“十三五”末,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1座,生活垃圾转运设施3座,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5%、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建成运行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行农村生活污染源排放控制,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完善农村“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倡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加大重金属污染土壤防治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农村土壤质量。到“十三五”末全县农业污染综合治理率达到98%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7%,大型养殖场粪便污染综合治理率达到97%以上。

一、金乡县河流综合治理重点项目

生态环保产业区配套工程:根据园区已形成的综合治污三级管理,规划生态湿地以达到中水回用和达标排放的目的,规划以园区北大溜河、中央河重点水系为主导,以道路绿化为纽带,以环园区四周绿化防护林为屏障的生态环保产业,设立环保监测中心。

金马河提升改造工程:金马河鱼山段东起大沙河,西至老西沟,全长约3.5km,规划河道绿化范围北至蒜都大道,南扩30m绿化,绿化面积约为175000㎡。

大沙河综合治理项目: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对河堤进行加固维修,沙河镇驻地段(1公里)建设滨河绿化带。

莱河综合治理项目:共治理河道19.433公里,新建滨河景观工程4.4公里。

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以“九湖五河十八湾”为核心,建设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创建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金鱼河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清淤疏浚,建设拦蓄、调节控水工程,配套景观节点工程建设,将金鱼河河道蓄水量提升至85万方。

二、金乡县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化工园区生态防护林工程:在化工园区周围建设防护林带。

江北水乡防护林工程:建设高标准防护林15000亩。

金乡县国有白洼林场国家级白榆良种基地白榆良种繁育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19.0hm2,白榆种质资源扩繁圃3.0hm2;测定林5hm2,其中子代测定林2.0hm2,无性系测定林3.0hm2,采穗圃2.0hm2,良种扩繁圃4.0hm2,新建温室大棚、组培室,并开展调查、保存、测定、评价、繁育等系统工程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祭田苗圃(观光郊野公园):建设必备的路网、温室、喷灌等设施,栽植各种乡土树种、花卉,建设观景游览线路、园艺中心展示、科普宣教中心、管理区等。

三、金乡县环境污染防治重点项目

金北新城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约60亩,规划建设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其中一期建设规模为1.5万立方米/日,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机房、控制室等内容。

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园区建设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采用无害化技术,集中处理园区危险废物,建成后年处理液体危险废物3.5万吨,固体废物1.5万吨。

东城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3万吨/日,采用“A2/O+二级沉淀+纤维旋转盘滤池+紫外消毒”污水处理工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附属设施。

三、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总要求,资源环境承载力依托,推进经济社会建设,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良性互动。

促进产业低碳化发展。严格执行节能评估、环境评价、项目入驻评审制度,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提高淘汰标准。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总量控制,有计划地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鼓励企业使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和设备。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再生项目,以循环化技术改造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食品园区及各镇街园区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优化创新煤基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材料等生态产业链条,强化生产链条内外的物质、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废物的交换利用、梯级利用,完善现有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建立以低度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为特征的发展模式。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

强化资源节约和利用。全方位推进节能,加强高效节能技术应用,重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严控高耗能行业发展,鼓励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继续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抓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应用,加强城乡再生水回用、城乡雨水收集利用,推行阶梯式水价,合理配置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倡导节约用水。强化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严格耕地保护,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规范管理各类建设用地,建立产业项目用地指标标准体系,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鼓励节地生态安葬,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建立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积极开展生态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创建活动。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

第十四章  建设和谐共享幸福金乡

由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打造“全民和谐高地”。

一、大力推进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鼓励引导民间资金规范进入教育领域,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健全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化发展,努力打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幼儿园办园条件明显改善;开展一定规模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乡镇设置中心幼儿园、下设若干分园的农村学前教育体系,增设城区公办、民办学前教育数量。到“十三五”末,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5%,全县公办和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数占幼儿园总数的比重提高到80%,全县75%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

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按照学校规模与城市化进程同步扩大原则,搞好城乡中小学设点布局,到“十三五”末城区和镇级按平均1.5万人设置小学一所,农村社区根据需要在中心村设置小学;县城初中达到5-6所,建制镇初中1所,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以农村教育为重点,抓好“双高普九”工作,着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采取城乡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名校办分校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提升。重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建好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0%以上。

特色发展高中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将高中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保障范围,逐步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基本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探索高中特色办学模式,实施“名校战略”、“内涵发展战略”、“教科研强校战略”,促进高中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升规范化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着力抓好现有中职学校基本办学能力的提升,加强品牌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新建一批与专业设置配套的一流实习实训基地。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对接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和岗位需要,大力开展面向企业在岗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未就业大中专学生的职业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形式,增强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品牌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新建一批与专业设置配套的一流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建立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的继续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功能完善的县级教师培育基地,加大对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加强小学音、体、美、英语和科学教师培育和配备。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规划。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待遇。

二、鼓励居民创业就业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强化政府促进社会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让一切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继续完善落实税费减免、财政投入、社保补贴、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规范企业裁员等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扩大政策享受范围。建立按照就业任务安排就业资金的稳定机制,形成政策明晰、运作规范、效果明显的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县级全民创业发展基金,全面等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扶持创业的金融、信息、技术、市场服务体系,降低创业门槛,营造良好创业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鼓励企业利用现有资源,搭建一批创新创业平台,让员工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形成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加快创业基地建设,依托现有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创业园,完善服务创业中心建设,搞好创业孵化,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基地;支持网上创业,积极引导青年才俊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利用创客、微客、众包、众扶、众筹等新的创业模式,推动创业向更开放平台、更高水平、更大众化方向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

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加大就业见习、企业家带徒创业、职业培训计划向小微企业倾斜的力度,引导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完善面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将就业援助制度向农村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家庭”等就业困难对象延伸;鼓励困难人员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依法大力推进残疾按比例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根据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开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服务岗位,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开发加工制造类岗位;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十三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其中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1万人。帮助0.11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

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等机构在提供优质高效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作用;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就业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推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各类就业信息统一发布,推动政府、社会协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重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以新招用青年劳动者和新转岗人员为重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提升各项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各类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由制度全覆盖逐步过渡到人员全覆盖。重点做好城乡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村居民参保扩面工作。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到“十三五”末,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2%以上。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大医保体系一体化管理和基金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逐步提高财政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失业救济、最低保障、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方面的财政资金,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增长机制。失业保险逐步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实现职业人群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增加基础性、示范性社会福利机构公共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提高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水平。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鼓励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救助、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等社会救助,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建立困难家庭儿童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十三五”期间,新建1处儿童福利院、1个未成救助保护中心。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分类施策,精准推进”原则,通过实施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和政府兜底等形式,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提高扶贫质量;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增加商品住房供应,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中小套型、中低价位商品房建设,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推进住房供应主体多元化,满足市场化住房需求。推行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方式,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构建以租为主、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强化新居工程建设,推行货币化安置,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问题。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管理制度设计,确保供应公正。推进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实现全县住房信息联网。

四、加快建设健康金乡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建立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全民健康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规范基本药物配送企业行为,保障用药需求。鼓励引导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强化广大群众就医的均衡性。到2020年,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契约服务式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社区综合健康管理。加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十三五”末,实现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的比例分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量总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站)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中心镇卫生院建设,使其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城市东城区区域性医疗中心达到三级医院规模和服务能力。加快村卫生室(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步伐,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十三五”末中心城区、每3-10万人口设置一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地区,每1万人建设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衡共享设置村级卫生室;床位达到3400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8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14人。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健康金乡”行动,适应疾病谱和医学模式变化新趋势,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由“重疾病治疗”向“重疾病预防”转变。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精神卫生、应急救治、传染病防治、采供血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完善医疗卫生设施,依托县级急救中心、镇街急救站、社区急救点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县级急救系统。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卫生监督网络,实现农村、社区卫生监督无缝隙覆盖。强化爱国卫生事业,落实好国家、省规定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十三五”末,建成首批全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示范县。

重视老年人事业。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制度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养老机构,加强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到“十三五”末,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60%以上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城镇“三无”老年人和农村“五保”老人政府供养制度,探索推进政府为困难老年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民办公助等。探索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实施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检查。积极兴办老年文化体育、老年大学、老年医疗康复等各类老年人活动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加强老年人健康干预、心理慰藉工作,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到2020年,我县人均寿命明显提高。

五、蓬勃发展文体事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金乡文脉,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明程度。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村文化广场建设为基础,以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为支撑,以县城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骨干,推动县、镇(街)、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设比较完善的“10-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改造提升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并全面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在县城建设多处现代化影城,推进建立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不断提升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以上,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有500平方米以上文化广场,夯实文化建设载体;持续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补充提升工程、流动文化服务等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进一步推进发展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传媒事业,强化新闻媒体的主阵地和正能量作用。以民间手工艺品产业、乡村创意文化产业、特色食品加工产业、文化产品物流业为重点,促进文化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保障机制。全面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依托金乡县儒家及诚信文化、军事及红色旅游文化等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名片。鼓励和支持特色文化精品创作,重点在文学、戏剧、舞蹈等方面推出一批优秀作品。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集群,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以金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为依托,做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对金乡四平调、山东落子、渔鼓、金乡花鼓、山东琴书、鸡黍之约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充分挖掘金乡历史发展脉络、人文资源,加快历史文化遗存发掘、整理和再造,逐步实现复原修建、物化展示,加大对《三十六计》及金乡籍作者檀道济、魏晋玄学开创者王弼等名人的研究和宣传,支持诚信文化、兵家文化研究申报国家级研究课题,综合施措保护文化根基,保存城市历史记忆,推动特色文化传承,让历史文化符号更加原真、厚重、鲜明。

普及群众体育运动。强化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服务功能,加快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体育场馆、体育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建设。到“十三五”末,各镇街至少建设1处体育健身中心;100%的中心村拥有健身场地。健全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支持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站(点)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六、持续做好人口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和风险防控,推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保障力度;加快人口基础信息库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强妇女儿童保护,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实施好“残疾人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程”,“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残疾人阳光关爱工程”、“无障碍进家庭活动”,不断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保障残疾人权益。

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以防范风险维护稳定为底线,强化社会治理的法律、体制、能力建设,鼓励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发展正能量,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推进依法治县。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以制约政府内部权力为重点,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大力开展“法治县”、“法治机关”创建活动。

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增强城乡社区自治服务功能,集中建设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下移,加强县城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各类社会组织联系公众与政府的桥梁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服务类、管理类、慈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服务与治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承接公共服务的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等基层民主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发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驻区单位、志愿者积极作用,鼓励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社会服务。推进城市治理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

保障公共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治安防控设施,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和危害社会的行为。强化基本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将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保障社会民生基本安全的设施服务体系纳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范畴,重点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老百姓“吃到健康粮、买到放心药”;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的治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防范控制、专项整治、生产及流通监管等制度,消除各类非法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着眼抵御内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加强城市消防、防洪、抗震等设施和救援救助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灾害设防标准;完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完善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维稳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县、镇街、社区(村)、楼门院(小组)四级社会矛盾排调工作网络,完善行业性调解平台,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重视网络民意。

金乡县社会民生事业重点项目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大楼、东城医院、精神病防治院(戒毒中心、鱼山卫生院)、医养结合老年公寓、国医堂建设项目、村级卫生室提升工程;社会养老中心、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新建或改扩建老年养护院3处、镇街敬老院13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处;金乡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实验中学新城校区等中小学大班额建设工程;公共公共体育场项目1个、全民健身中心项目1个、足球场地设施项目3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227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项目15个、室内冰场项目1个;公安局看守所、天网工程二期项目

第五篇 支撑保障

第十五章  强化发展支撑保障

围绕“十三五”时期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提升规划实施保障能力,营造规划实施良好环境,更好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优化发展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认真落实项目负责制,专项跟踪解决项目在投资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专项研究解决不同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制约,专项督促推动重大在谈项目加快签约进度、签约项目尽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提高机关人员专业素质,为投资商提供专业咨询和有效服务。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对重大项目前期立项、土地报批、环保审批等推行代交代办、帮跑帮办,主动上门服务。规范发展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建立和完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群众评价和监督机制,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公平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以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强化市场监管,推行企业年度信息公布制度,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和统一监管执法体系、社会力量参与综合监管制度为主的政府事中事后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竞争秩序,建立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黑名单制度,大力打击制假贩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制止各类不正当竞争。促进平等准入,实施公平服务,坚持“非禁即入”,公平对待个体、私营、外资等一切市场主体,实施平等保护。

构建社会诚信环境。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树立“信用政府”示范形象。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等信用记录为重点,构建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整合社会成员信用信息,建立全县统一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将企业信用评级作为政府扶持企业的考虑依据。强化信用监管,对守信和失信行为实行联奖联惩,整治危害社会信用的各种行为。加强信用宣传教育,营造诚信文化氛围。

二、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资金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林水、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开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鼓励民间资金进入交通、能源等经营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房和农村新型社区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完善基础设施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允许通过特许经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搭建市场化运作的新型融资平台,采取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发行信托计划、引进私募基金、融资租赁、保险资金运用、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性银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引导作用。引导和规范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扩大融资规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保险业,鼓励新的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进入。

保障土地供给。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重点保障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清理和盘活闲置用地,限期清除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严格按照投资定额和用地定额标准安排项目用地。加强土地后备资源调查,有计划有步骤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城市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传统工业用地、水系周边土地等进行整治,统筹开展旧城、旧厂、旧村“三旧”改造;农村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用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和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挖潜存量空间,盘活闲置用地。

降低企业成本。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围绕“营改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技术转让税收减免等领域,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全面清理涉企收费,严禁强迫企业缴费参加指定的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着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费率,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积极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

三、严格规划实施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规划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规划实施,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分解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将其作为各部门、各乡镇落实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深化细化落实计划,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期限,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加强规划评估,实施动态跟踪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分析检查和中期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根据发展实际,按程序对规划进行必要调整。加强规划宣传引导,广泛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规划实施,使规划实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