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索  引  号 jnsjxx/2020-1284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金乡县人民政府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成文日期 2020-10-27 废止日期
有效性
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意见建议(3号)提案办理情况
发布日期:2020-10-27 15:50 浏览次数:
分享

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意见建议》已经获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的主要做法

我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里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服务资源优势,积极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规划建设重点医养结合项目。一是由民间资本投资1.6亿元建设金乡县社会养老中心,该项目占地71.2亩,建筑面积49000平方米,设计养老床位1000张,内设有医院、康复中心、娱乐保健中心、食堂餐厅和超市等生活设施,是集养生休闲、旅游、健身、医疗、康复、疗养为一体的前沿型、专业化医养结合型老年公寓。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建成。下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会大大提升我县养老机构的品质。二是宏大医院(民办)2019年新建医养结合项目一处,设计养老床位66张,该项目2019年5月投入运营,并被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确定为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目前入住33人,其中23人享受职工长期护理保险(重度22人,每人每天护理费170元、中度1人,每人每天护理费90元)。

(二)立足现实,重点开展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一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目前已有马庙镇、鸡黍镇、化雨镇、王丕街道4处镇街敬老院、颐和老年公寓1处民办养老机构和1处社区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设医疗机构。二是“医院办养老院”,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等综合服务,高河街道卫生院、王丕街道卫生院、马庙镇卫生院均利用闲置房间建设医康养结合的养老项目,共设计养老床位152张,现入住老人80人(王丕、高河总床位82张),马庙床位70张,正在装修中,7月份可投入使用。经调研,入住在这种机构的老人,通过康复训练,身体失能等级逐渐降低,受到老人和子女的普遍欢迎;三是“合作”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本着互利互惠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全县11处镇街敬老院和2处民办养老机构均与镇街卫生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三)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县医保局出台《关于印发<金乡县定点机构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管理办法>的通知》(金医保发[2019]14号)、《关于公布金乡县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名单的通知》(金社保字[2019]1号),确定了金乡县人民医院等10家单位为我县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并于2019年6月28日在宏大护理院举行了启动仪式。长期护理保险的落实,降低了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用,有助于提高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由于我县医养结合专业服务机构队伍薄弱,老年护理人员空缺大。在岗人员存在年龄大、职称低、学历低、整体素质低和非专业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县在养老专业服务人才培训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尤其是对专业医生、执业护士、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经常组织他们到省、市等先进地区进行进修学习培训,着重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以此强化医养融合发展的人才保障,近几年共培训养老服务和管理人员500余人次。同时按照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逐步对管理和服务人员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护理水平,目前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我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适应当前新型养老的需要,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卫生人力资源、内部管理等方面。 

(一)多头管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目前普通养老机构归民政部门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归卫生部门认定和管理,医保报销由医保部门管理。由于制度原因、行业差异、行政划分和财务分割等因素,民政、卫生和医保等部门都要介入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虽各有职能分工,但仍存在职责交叉情况。

(二)“医养结合”养老发展的外部条件尚待改善。由于政府对养老机构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

、下步工作打算

医疗保障成为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尽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实施运营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随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蓬勃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充分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利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舒适养老和优质医疗服务。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在社会融资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专业服务机构,激发医养结合市场的活力。

(二)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服务方式。在统筹推进现有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形成功能互补、有序发展的医疗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一是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附设医院或医务室,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医疗护理病房。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委派医生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合作,会同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务;三是优先考虑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在全县新建、改建若干所医养结合护理院(或称失能老人医护养老中心),缓解医院病床紧张问题,也使老人得到专业护理,有尊严、有质量的安度晚年。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和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养老服务人员,建立合理的酬薪保障机制,从薪资水平、薪资结构及福利待遇方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签定的人员按规定给予补贴,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养老护理队伍中。二是继续加大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行为,提升老年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