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283284223626/2021-0536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金乡县卫生健康局 | 组配分类 | 健康科普 |
成文日期 | 2021-11-12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就要到了! 作为国家重点防控四大慢病之一的糖尿病,我们对它都不陌生。 那么,该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远离糖尿病呢? 以下问题是不是都是您对糖尿病的疑问呢? 为什么患者越来越多? 198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全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而2017年的调查发现,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1.2%。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明显增多呢? 主要原因有四个:超重和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城镇化、老龄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级预防目标是什么? 对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医生们已经设定了三级预防目标。 一级预防目标是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目标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延缓已存在的糖尿病并发症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然在这三个预防目标中,最为积极的是一级预防。 肥胖和糖尿病什么关系? 从前面提到的糖尿病患者增多的原因可以发现,肥胖、超重人群是可以有效干预的,因而也是一级预防的重点。 2017年我国一项调查显示,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体重指数(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为8.8%,BMI在25~30者,糖尿病患病率为13.8%,BMI≥30者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0.1%。 减肥就能避免糖尿病吗? 已经有多个研究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最著名的是我国专家经过30年随访完成的“大庆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随机选择了一部分人为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被推荐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鼓励超重或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生活方式干预6年,并在接下来的30年随访,最终发现,生活方式干预组累计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对照组下降了39%,糖尿病发病中位时间推迟了3.96年。 同类的研究还有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等,也得到了类似结论。 因此,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尤其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超重和肥胖,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不只是超重、肥胖的成年人,这类儿童和青少年也是要关注的重点,此外还有妊娠糖尿病和血糖升高的孕妇,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都是提早干预的重点人群。 糖尿病患者要怎么管理? 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同时每位患者个体差异都很大,因此,要想帮助糖尿病患者群体做好对疾病、对自己健康的长期管理,是个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我国学者做了很多尝试。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教授在2016年发起的代谢性疾病标准化管理中心(MMC),经过5年多的实践,已经发展到700多家。通过这个模式,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在任何一家MMC,都能得到标准化的糖尿病管理,能够得到长期的数字化随访,能够对自己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进而主动参与到糖尿病的自我防控中。 再比如江苏省南京市的“医院-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项目,这一模式通过分级诊疗多层次管理患者,有效提升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能力。 还有上海市“医院-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福建省厦门市“三师共管”模式、天津市“三一照护”模式、浙江省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模式、广东省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模式、北京市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等,都是以医疗信息化和云平台为基础,结合分级诊疗体系进行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创新。 在未来,随着三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和基层医护人员糖尿病管理能力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患者能够在社区获得标准化的、高质量的糖尿病管理。那时,患者会回归社区,获得更好的诊疗体验,同时我国糖尿病二级、三级预防水平也有望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