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28004313434W/2023-0969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金乡县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成文日期 | 2023-11-16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补齐短板,巩固我县大蒜产业优势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对我县大蒜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加大品质提升力度
一是种质资源普查收集。2021年开展第三次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编制《全县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方案(2021-2023年)》,已征集、定位到的具有金乡县地域特色的古老、珍稀、特异如高粱、辣椒、丝瓜、爬豆、眉豆等农作物种质资源。现已整理包装、登记入库,提交到省农科院。通过确认收集种子数36个,果树类2个,无性繁殖类10个,合计48个。普查与收集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普查目标,初步体现了金乡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禀赋的地域优势。二是建设大蒜种质资源圃。建设大蒜种质资源圃2处,规模化收集保存国内外大蒜资源451份,建立高效完善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大蒜优异种质创制是通过化学诱导‘金乡紫皮蒜’获得植株、鳞茎性状优于‘金乡紫皮蒜’的变异优异大蒜新种质2份。筛选高产、优质、特色、新品种7个,正在申请备案5个。
三是构筑高水平科技平台。支持科企联合、企企强联,支持鼓励种业企业创建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探索“研究院+育种中心+试验站”模式,建起科企联合技术攻关平台。联合农科院、中农大,打造院士工作站,依托金乡县大蒜研究所、山东省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金乡)大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获批了院士工作站、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小院、科技协同示范基地等平台8个,致力突破新品种研发和精深加工技术,拥有大蒜育种、栽培、播种收获机械、深加工等领域国际自主知识产权68项。围绕大蒜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等方面,集中攻坚种源“卡脖子”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协作。落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育种联合攻关,以“科研院所+企业+基地”模式攻坚种源“卡脖子”技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二是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制定完善招才引智政策,锚定大院大所,聚焦顶尖人才,先后与17名院士签订“候鸟计划”,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人才313人,为大蒜产业发展夯实强大人才支撑。
三是制定高标准行业规范。建成涵盖大蒜全产业链343项标准体系和信息数据库,“金乡大蒜”生产标准被列为国家标准,大蒜系列农产品标准体系被认定为“山东省地方标准”,《大蒜交易行为规范》和《大蒜冷藏技术规程》纳入全国供销合作社归口标准体系与行业品牌建设维护项目计划名单。
二、学习先进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方法,增强“金乡大蒜”在全国、国际的影响力
一是提供最便利服务。为推进金乡商贸、物流、信息资源与港口海岸无缝对接,建成运营全国首个服务县域经济的海关贸易便利化服务中心,实现报关报检、业务培训、商贸物流、低温仓储等外贸出口“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功能,全面提高金乡及周边地区贸易便利化程度,打通进出口服务便利化“最后一公里”,推动企业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双提升。
二是举办高规格活动。列支专项资金,每年高规格、高标准组织举办中国大蒜节、国际大蒜博览会、大蒜产业高端论坛等专题节会,先后邀请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来金参加“国际葱蒜类学术研讨会”、农产品交易会、农超对接会等国际性盛会,通过“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稳固提升“金乡大蒜”品牌形象。
三是打造创新性平台。建设运行蒜通天下、数字农展中心、金乡大蒜电子交易市场和果蔬电子交易市场等创新性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金乡大蒜”电子商务品牌,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突破4000家,累计实现交易额68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全国大蒜总交易额的5.6%。
四是拓展更开放路径。开展陆铁航多式联运,拓宽县域内河巷道,打通运河航运,实现连江入海。开通“金乡大蒜号”国际集装箱冷链班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大蒜出口路铁联运、铁海联运无缝对接,在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巩固“金乡大蒜”霸主地位。
三、继续拓展大蒜深加工领域
充分利用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加大大蒜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做大做强大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引进与改造,使大蒜衍生产品的加工层次更加分明、生产档次不断提高,打造高端产品、知名品牌,促使企业产业结构优化、销售渠道拓宽、利润率增高,引导全县大蒜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