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专栏 > 他山之石
济宁高新区:聚焦“五点”精准发力持续护航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23-12-25 15:29 信息来源:金乡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浏览次数:
分享

今年以来,山东济宁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把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切入点,聚焦“五点”精准监督,破解阻碍经济发展、损害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积极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明重点,精准出击。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等9项监督重点,济宁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明确11个方面的监督受理内容,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坚持主动发现问题和受理投诉举报相结合,线上线下共同发力,通过“大察访、大调研”等活动,面对面倾听企业呼声、了解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38家,收集问题51个,已解决问题39个,对情况复杂问题跟踪督导、限时解决。

破难点,真心服务。出台政商交往行为正负面清单,划定政商交往10项“安全区”和10项“禁止区”。“正面清单”倡导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主动为企业服务,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真心实意支持企业发展;“负面清单”重点围绕对企业乱摊派、乱募捐、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故意刁难、推诿扯皮,政务服务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收受企业赠送的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财物,接受企业宴请、娱乐等活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或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进一步厘清政商交往边界,规范权力运行,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织网点,未雨绸缪。充分发挥监督“探头”“前哨”作用,以“互联网+监督”为牵引,开通“清廉济宁高新”微信公众号,设置“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服务模块,发布监督事项、政策文件、最新动态、政策解读、典型案例等相关信息2000余条,点击“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服务模块,即可轻松获取相关政务信息,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和办事指南,反映相关意见建议或问题线索,实现了“码上监督”“码上服务”,让监督变得触手可及。围绕审批、服务、监管等关键环节,在全区6个为民服务中心、86个便民服务点、272个服务窗口设置优化营商环境提示牌和“二维码”监督牌,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监督。区纪检监察工委对收到的信息和问题,坚持做到立即对接、立即核实、立即处置,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出亮点,链条协同。围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区级分管领导+纪检监察工委+牵头单位+责任部门”的“1+1+1+N”优化营商环境协作联动机制,通过实施区纪检监察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设立8家营商环境监测点、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下沉一线察访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掌握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准相关单位和部门责任落实短板,督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统筹18个优化营商环境指标工作推进组,建立重点任务落实台账,压紧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实行“蓝黄红”榜推进制度,对整改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单位,由区纪检监察工委跟进督导、及时纠偏。联合区行政服务审批局,将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双容双诺”容错报备制度相关做法上报“揭榜挂帅”省级试点任务。对单位和个人进行“黄红灯”管理,纳入全区年度绩效考核管理。今年以来,扣除单位效能积分4个,个人效能积分15人次。

疏堵点,重拳震慑。深化“三不腐”一体推进,坚持警示震慑、法制教育、文化滋养同步发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全区“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攻坚年”活动全过程,强化一线监督执纪,靶向纠治营商环境中的“中梗阻”和顽瘴痼疾,推动职能部门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质增效,构建“亲清”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