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28593615886A/2023-0947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组配分类 | 主要负责人解读、专家解读 |
成文日期 | 2023-07-19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专家】:金乡县建设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建筑领域中级工程师章建军
问:一、为什么要出台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方案?
答:我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仍存在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等问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尚未根本扭转。国务院出台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问:二、上级部门关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制定政策了吗?
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济宁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济宁市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
问:三、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方面开展过哪些工作?
答:一是完善城区功能方面。金桥小区、公路局家属院等18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95个合流制小区实现雨污分流,枣菏高速金乡南连接线具备通车条件,方庙桥建成启用。二是精细城市管理方面。强力推动基础设施、市容秩序等“十大提升行动”,创成6个美好家园示范小区,建成8个智慧社区,4个社区荣获首批省绿色社区。三是优化生态环境方面。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926家取用水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完成造林1500亩,新增绿化面积75万余平方米,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问:四、方案的出台的目的是什么?
答:近年来,金乡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仍存在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等问题。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金乡的重要载体,为实现金乡县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任务,推进全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结合金乡县城乡建设实际,出台了《金乡县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
问:五、方案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答:一是将城乡绿色发展纳入全县空间规划。有助于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海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强化金乡县与鲁南经济圈周边县(市、区)协同发展。为改善城、区、镇、村空间连通性,加快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联动发展提供规划指引。持续巩固提升鱼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支持羊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力争创市级齐鲁样板示范区。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指导统筹城镇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保持历史文化脉络和自然风貌。能够防止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浪费,有助于加快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是推动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方案进一步明确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方案从全县立体布局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提出构建完整连贯的生态绿地和廊道系统计划,加快推动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明确完善学校配餐,推进学校食堂建设,扩大助学公交覆盖范围,减轻家长接送负担任务进程。进一步优化全县养老、教育、托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速推进枣菏高速东、西连接线和济商高速连接线等牵动性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系统。
三是推进城乡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方案要求加大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力度,明确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发展星级绿色建筑,为节能减排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条件。方案将促进清洁取暖改造及集中供热替代,加快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应用。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农村社区以及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全面安装使用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全面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开展招投标“评定分离”,推进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试点开展全过程咨询服务,优化金乡县建设领域的营商环境。同时,引导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交付等建造全过程,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
四是推动城市建设管理绿色治理。有助于开展城区管理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构建城区三维地质模型,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赋能城市建设管理,加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倡导全县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积极推行老年卡、学生卡、拥军卡等便民利民措施,提高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培育群众公交出行习惯。促进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明确坚持以城带乡,构建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处置体系,全面提升城乡生活环境。方案要求梳理全县历史文化保护名录,明确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发扬拥有“鸡黍之约”的诚信金乡文化印记。
问:六、方案的出台对群众有哪些好处?
答:2023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1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54平方米以上,实现城区合流制道路清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到2025年,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城市防洪抗涝能力增强,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以上,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50%,城市和乡村建筑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联系人及电话:李敏 0537-87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