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凶礼,人们极为重视。为死者治丧、送葬,以图安慰亡灵,表示子女们的孝心。
初丧 一般老人都是得病而亡,在弥留之际,将其移至正屋当门明间的灵床上。首先给穿上寿衣,然后净面,由儿媳或女儿擦洗脸面、修剪指甲。头戴青帽,脚穿新鞋,用麻绳捆绑。灵床前设一矮桌,放一双筷子和一碗面条,谓之“倒头饭”。然后,商量报丧给亲朋好友。报丧贴子即讣告,简单的写上死者病故的时间,定于×年×月×日成殓(即随之火化)×年×月×日出殡。如重要亲朋者,则慎重地发出讣告,讣告一般都在当日发出,至亲好友接到讣告后,立即前来吊唁。疏者三天成殓或出殡时再来吊唁亦可。
入殓 死者入棺,谓之“成殓”。一般都在死后的第三天成殓。备好的棺木皆用上等的木材做之,油漆的乌黑铮亮。棺材头的正中,刻有“寿”字图案。现在虽然废掉了棺木,但“成殓”的风俗却延至下来。这天,凡是至亲好友,如闺女、娘家、舅、姑等都要前来瞻仰遗容,向遗体告别,焚香烧纸后,才送去火化。捧回骨灰盒,放在堂屋正中,前挂有2―3米的经幡,上写显×××之灵柩,入葬后,其经幡平铺于棺材之上,用古铜钱压好,才填土掩埋。
穿戴孝衣孝帽,谓之“成服”。 中国古代的孝服有五,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五服”。古代根据血缘关系,对五种孝服的穿戴作了具体规定。延至现代,已没有这些讲究了,但在“五服”以内的还都穿孝,不过皆用白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