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随处可见的信用危机,让诚信成为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诚信文化建设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诚信犹如基因,基因主宰生命。诚信已是整个社会的健康基因。失去诚信的社会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隔心墙”、“社会墙”。不能沟通,不能理解,也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山东金乡作为中国诚信先贤范式故里,“鸡黍之约”的诞生地,中国诚信文化的发源地,诚信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具有绝对的优势和资格去打造诚信品牌,建设诚信体系,引领全社会倡树诚信之风,共建和谐社会。著名的“鸡黍之约”就是诚信之源,是最具金乡特色的诚信文化。由此而演绎出的对国家忠心,对组织忠态,对社会忠诚,对家庭忠爱,对客户忠信,对朋友忠厚,对妇孺忠让等等,都是“鸡黍之约”传统诚信文化内涵的延伸与发展,是诚信文化的精髓。近两千年前的金乡人范式,是中国古代最讲诚信的典范。为了遵守诚信,为了与张劭订下的“鸡黍之约”诺言,他不惜用生命去践约。在古代恶劣的交通条件下,在信息极端落后的社会状态下,他想到的是“鸡黍之约”,人间真情。在万般无奈之下,竟引颈问刀,不惜用生命践行诺言,其英烈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可谓诚信至极。于是,产生了《后汉书、范式传》,有了《搜神记》说范张;有了歌颂范张二贤士的元剧、元杂剧;更有了著名的《喻世明言》“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的故事。同时,也有了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大家赋诗赞颂“鸡黍之约”与范张诚信。更有《金刚经》佛学经典对范张二贤士的诚信载述。一个“鸡黍之约”的故事,就是一部诚信内涵丰富的大书。在当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读腐化、假货泛滥、诚信大面积缺失的社会大背景下,范式的诚信精神对于重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最重要、最稀缺的传统诚信文化资源。
利用和培育诚信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诚信文化也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胡锦涛总书记曾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胡总书记把诚信诚实说得很重。的确是这样,没有诚信诚实,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积累和金融危机的洗礼,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产业的更新升级,除了技术创新更需要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社会的全面进步,除了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呼吁各行业、各阶层的和谐共荣。而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的“信用危机”和“诚信缺失”问题已非常严重。不诚信的企业、不诚信的事件屡屡出现,这与我们所奋斗的目标背道而驰。社会的急功近利和对利益不择手段的追逐,是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如已被媒体反复曝光的河北石家庄“三鹿”毒奶粉事件,企业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不惜违背良心去干掺杂使假的勾当。哪里还有诚信可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培育诚信文化、建设诚信文化,势在必行。诚信关乎国运、民运,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如何去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认真抓好诚信文化建设。
1、弘扬传统诚信文化,不能丢掉根。
金乡作为范张生死之交的发生地,诚信遗风影响深远、广泛。正是“诚信”构建了“鸡黍之约”最丰富、最能打动人,也最有价值意义的精神内涵,体现了范式“生命不在长短在质量,做人就要有担当、重责任”的人生信条。范式的诚信精神,是我们当代人需要认真研究、学习的生动教材。优秀的传统诚信文化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传统诚信文化的根不能丢,我们要利用好、挖掘好,使之更好地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2、培育行政诚信文化,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诚信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步骤,政府诚信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示范。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它的权力只能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政府的一切工作就是反映、表达、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把群众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政府,有诺必践、取信于民,“不可侮人民之愚,不可恃政党之势”,自觉抵制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政府诚信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3、培育企业诚信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诚信文化尤为重要,企业家如果失去了诚信,就等于失去了良心。就很难生产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产品,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巨大。培育企业诚信文化,应该从企业品牌、企业声誉、企业社会责感入手。品牌是企业诚信的基础,是企业诚信的最好标志。声誉是企业诚信的提升。企业的声誉是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诚信声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声誉最大限度地将“诚实守信”、“义利合一”的精神有机融合在一起。社会责任感更是企业诚信的升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可以赢得社会美誉和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及健康的价值理念。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良性互动。相反,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仅无法体现诚信的价值理念,也无法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短命的企业。
4、培育公民诚信文化,提升公众诚信意识。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培养公民诚信文化意识十分重要。诚信本身就是建立在现代公民意识之上的一种社会“公德”是一种泛社会化的“美德”。要让“人人都是诚信主体”的观念渗透到全社会成员中。诚信公民首先应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将诚信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诚信公民还应做到诚实无欺,信守诺言,和睦相处,互相关爱,明礼守信,在全体公民中树立起较强的诚信意识。作为中国诚信之乡的金乡,更应扛起诚信的大旗,在诚信文化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全国的前例。
综上,诚信文化建设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各级党委、政府要抓,全社会都要抓。切实把诚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城市、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努力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去抓好诚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诚信文化的氛围,让诚信文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