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绅士之家,男戴红顶黑缎圆壳帽,下垂大辫子,上穿绸缎长袍,外罩马褂,下穿大裆直腰裤,黑丝带扎腿,足蹬白袜、圆口鞋。女穿大襟镶边衣、裤,多缠足,少女头扎一根长辫,少妇盘网,老太太结纂,饰金银簪、钗、耳坠,臂腕戴金、银、玉手镯。
民国初年,提倡男子剪辫,女子不缠足。富商绅士夏天穿麻衣布、丝绸裤子、褂子,黑缎鞋,丝绸带扎腿;冬穿绸缎棉袍、皮袄,戴礼帽。农村男子夏穿白土布对襟褂子,大裤裆长腿便裤,黑色手工布底鞋。
50年代以土布为主。男子多穿黑、蓝色中山装、国防服、青年服,戴解放军帽、“火车头”帽。女子穿蓝色大领双排扣列宁服。“文革”期间,男女风行穿草绿军装、军鞋。
70―80年代,化纤织品成为热门布料,逐渐取代了棉纺织品地位。西装开始兴起。男女青年以穿上喇叭裤、牛仔裤为荣,裙子成为女士夏季必备衣服。高跟鞋遍布城乡。
如今,棉纺织品又登上了历史舞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衣饰的追求越来越高,舒适的棉纺织品成为人们的新宠。各种各样的专卖店遍及城乡。人们穿衣服也不再跟风,力求穿出个性,穿出自我。各种休闲、时尚服饰被女性所青睐。冬季里,人们穿的是轻盈曼妙、鲜艳得体的保暖内衣和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