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28004313434W/2025-020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金乡县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公告公示 |
成文日期 | 2025-05-23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抓好病虫草害防治是实现该模式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夏大豆病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蛴螬)、蚜虫、棉铃虫、甜菜夜蛾、豆荚螟、点蜂缘蝽、烟粉虱、根腐病、拟茎点霉种腐病、叶斑病、病毒病等及各种杂草;夏玉米病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蛴螬)、蚜虫、蓟马、粘虫、玉米螟、棉铃虫、草地贪夜蛾、茎基腐病、瘤黑粉病、叶斑病、玉米锈病等及各种杂草。若防治措施不到位,将严重影响秋粮的品质和产量。以上病虫草害在深耕深翻土壤、合理密植、旱能浇涝能排、科学施肥、秸秆精细化还田、安装杀虫灯、性诱剂等农业、物理预防措施基础上,主推种子药剂包衣、科学除草防虫及作物中后期病虫害“一喷多促”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
一、种子包衣
选择大豆、玉米各自专用的杀虫杀菌复配包衣剂,以有效减轻苗期病虫害及种传病害的发生程度(地下害虫、蓟马、蚜虫、根腐病、茎基腐病,预防病毒病及后期的瘤黑粉病),减少农药用量。大豆可选用噻虫•咯•霜灵、或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玉米可选用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或吡唑醚•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二、科学除草
综合防治,发挥划锄、深耕旋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降低田间杂草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化学除草坚持“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喷雾处理为辅”。
1.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选用共享型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唑嘧磺草胺、或砜吡草唑+嗪草酮,进行土壤封闭防除所有杂草。在播种前打碎秸秆灭茬、造墒,播种和封闭除草尽量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间隔不能超过2天,或选用带灭茬功能的播种机灭茬播种。封闭除草务必加大用水量,墒情差时,每亩不少于60公斤。
2.苗后茎叶喷雾除草。对土壤封闭效果不理想的地块,需要在玉米3~4叶期,大豆2~3复叶期,选择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定向喷雾,喷雾时应在玉米带和大豆带间设置隔离装置,防止药液飘逸产生药害。除草剂用量应严格按照作物实际种植面积核算,不得重喷或随意加大药量。大豆除草剂可选用精喹禾灵(或高效氟吡甲禾灵)+灭草松,玉米除草剂可选用烟嘧磺隆(或苯唑草酮)+灭草松,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对于难以防除的杂草,中后期可进行人工拔除。
三、苗期防虫
1.甜菜夜蛾、棉铃虫。高温干旱适合其发生。苗期应重点关注,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至7月初,田间幼虫若达到防治指标(百株幼虫120头),需选用农药应急防治,农药可选用虱螨脲、或乙基多杀菌素,兑水后均匀喷雾,兼治粘虫等害虫。
2.农田蜗牛。地势低洼潮湿区域适合其发生。对于重发区域,在4月上旬(小麦拔节初期)防治越冬代蜗牛的基础上,6月中下旬再选用四聚乙醛颗粒剂顺垄撒施,压低苗期一代蜗牛基数,避免8~9月份群集危害。
四、中后期统防统治
1.大豆“一控双增”、玉米“一防双减”。在大豆开花至结荚初期、玉米大喇叭口末至灌浆初期,一般年份7月底至 8月中旬,采用杀虫剂+杀菌剂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虫害,靶标病虫害有棉铃虫、甜菜夜蛾、豆荚螟、玉米螟、桃蛀螟、穗蚜、点蜂缘蝽、烟粉虱、玉米南方锈病及各类叶斑病。可选用玉米大豆共享型农药,以确保安全性。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唑醚•氟环唑等任一种;虫口密度达标时,杀虫剂可选噻虫•高氯氟、氯虫•高氯氟、氯虫苯甲酰胺等任一种。重发区域间隔8~10天再喷1次。整建制地块建议采用植保无人机等施药机械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2.“一喷多促”。大豆鼓粒中后期、玉米灌浆中后期以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再加入杀虫杀菌剂进行“一喷多促”,防病治虫、促功能叶片延长、促籽粒饱满、促单产提升。叶面肥可选含氨基酸的水溶性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芸苔素内酯、吲哚乙酸等。
3.玉米南方锈病。一般在灌浆期发生,为偶发性病害,加强监测预警,一般年份玉米“一防双减”可得到兼治;对于有重发趋势的年份,在发病初期,选用丙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任一种进行专门喷雾预防。
五、注意事项
1.选择晴好无风(或微风)天气,不漏喷、不重喷,避免药害事件和飘移事件发生。如果发现除草剂药害,及时喷施吲哚丁酸、芸苔素内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者喷施叶面肥,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促根壮苗,使其快速恢复生长。喷施除草剂不建议采用植保无人机;作物中后期采用植保无人机喷药,每亩用水量不少于3公斤。
2.收获作物严格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粉碎或者打捆离田,以减少田间病残体和虫源数量。
金乡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