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金乡 > 英雄金乡 > 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
    发布日期:2023-06-15 16:20 浏览次数:
    分享

    1942年10月,王杰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堌村(鱼山街道王杰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王杰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

    1957年,大水淹没家乡,王杰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

    1958年,王杰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每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帐。

    1961年8月,王杰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伍后,看到有的战友开上坦克那么威武,曾一度觉得当工兵不如当其他技术兵。指导员让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白求恩毫不利己的共产主义品质,深深感动了他,使他认识到,当兵的目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此,不愿当工兵的想法,很快就打消了。

    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着,必须首先派一个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同志抢先要求担负了这项战斗任务。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在寻找进出口时,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铁丝网划成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王杰把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王杰这种奋不顾身、迎难而进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王杰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团员。

    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后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青年人要象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3月,由于王杰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同年9月,家庭再三去信催其回家结婚,王杰因工作需要,再次推迟婚期。

    1965年初,王杰其母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这是一连同志对王杰的评语。冬训中,是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突然暴发的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第一个奔去抢救;爬高空、钻猫洞进行爆破,也总是他担着风险抢先去装药、放炮;有时发生哑炮,仍然是王杰争先恐后地去排除。

    1965年7月,王杰所在部队到邳州进行拉练,王杰被派到张楼执行民兵训练任务。十几天的训练,王杰认真细致地讲解了五一式防坦克地雷、五九式绊发地雷和应用式地雷的实际操作和注意事项。14日清晨,王杰像往常一样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今天他将要带领他们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同时也是最复杂的“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这种实爆,王杰非常熟练,但是为了安全,他让民兵们在训练场等着,独自来到几十米外的河边进行试验,接连两次的实爆都成功了。试爆成功,民兵们兴奋起来,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认真地进行讲解,仔细做着示范动作。周围的人们为了看得清楚,纷纷围拢过来,逐渐围成了里外几层的圈子。突然,拉火装置出现意外,炸药瞬间即将爆炸。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王杰奋不顾身纵身一跃,扑向炸药包(实爆训练用炸药包代替地雷)……在那一瞬间,有着丰富爆破经验的王杰完全可以选择后仰,只要身体向后一仰,就可以脱离生命危险,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扑上去。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但是王杰却没能再站起来。

    在当地政府和驻地群众的一再请求下,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光荣牺牲的地方。1965年7月16日上午,当地政府为王杰举行了简朴而又庄严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组成了隆重的送葬队伍,纷纷来给这位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好战士送行,战友们眼含热泪,乡亲们失声痛哭……

    1965年9月16日,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和徐州党政机关群众7000多人,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根据他的生前愿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南京部队举行了隆重的命名大会,为“王杰班”颁授锦旗。